156颗卫星组网, 永不掉线的星际WiFi未来可期
楚天都市报9月26日讯(记者李月媛 摄影记者萧颢)9月2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拉开帷幕,国内外近400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计,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火眼位置低轨导航卫星增强系统、驭龙科技商业火箭研发生产基地等22个项目签约落户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总投资达506亿元。本次论坛首次设立商业航天产业主题成果展,多维度、全方位展示全球商业航天领域发展硕果与广阔前景。
近年来,航天科工积极推进“五云一车”商业航天重点工程有序开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本次商业航天产业主题成果展上,“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首次以展览的形式向市民亮相。
飞云工程:利用长航时高空无人机发射网络信号
展会现场,一个太阳能无人机模型吸引了众多记者,航天科工展会工作人员高琦介绍:“这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主要用于飞云工程。它可以利用太阳能,飞行航时数可达数天,飞行高度在4000—5000千米,每一台无人机发射的网络信号可达600千米范围内,针对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用户,可以灵活调动发挥作用。将在持久通信中断、灾区通信应急恢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飞云工程旨在构建基于长航时无人机的空中局域网,依托长航时高空无人机为平台,重点瞄准应急通信、遥感监测等应用方向。目前,飞云工程完成了高空太阳能无人机研制,正在开展飞行试验
行云工程:打造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
行云工程则是构建低轨窄带卫星通信系统,可为用户提供数据采集、信息实时传输、数据深度挖掘等综合物联网信息服务。计划发射80颗行云小卫星,建设中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打造最终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
记者从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行云工程可以通过卫星通信技术手段实现物联网设备数据实时回传,甚至可以对疫苗生产、销售等全流程全链条的实施监控。如海运过程中,集装箱内的贮存环境信息包括开关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通过天基物流网将数据接收,运输方通过物联网温度传感标签和卫星通信、定位等技术,实现对车船、物品、地点、温度等信息统一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终端疫苗异变,即可迅速追溯问题产生的环节并确定责任人”。
虹云工程:实现全球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目前手机通信依赖地面有线和无线通信网,但这个服务目前只覆盖地球表面48%。海上、沙漠、高山、大片森林里没有信号,但是通过建设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即天基互联网,就可实现信号覆盖全球。
天基互联网被命名为虹云工程,通过布局的156颗小卫星,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组网运行,建成后将实现全球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其整体的建造和运作成本不仅比现有的卫星网络要低,而且传输延迟也更小。计划年内发射技术验证星,开展在轨试验。
“我们可以建一个固定的卫星数据接收器,接收后,它相当于一个WIFI热点,然后我们老百姓可以方便得通过卫星接入互联网。”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总体部总经理邹广宝介绍。目前,虹云工程定位主要用户群体就是飞机、轮船、客货车辆、野外场区、作业团队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村庄、岛屿等,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按需的互联网接入。
据了解,五云一车分别代表“飞云工程、快云工程、行云工程、虹云工程、腾云工程、飞行列车工程。快云工程旨在构建可到达平流层的浮空机动平台,提供水文地质观测、重大灾情监测、信息支持保障等服务,目前完成了临近空间浮空器样机研制;腾云工程旨在研发可水平起降并多次重复使用的新一代空天飞行器,实现廉价、安全、便捷的空天往返飞行,已实现了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国内首次飞行验证;飞行列车工程旨在研制高速飞行列车,通过近真空管道线路大幅减小空气阻力,利用电磁推进技术提供强大的加速能力和高速巡航能力,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展会上,太空制造、太空农业、太空旅游等概念,不断刷新人们认识。前不久首位月球旅客下单了引发全球关注,将来人们都可以吃着太空菜,上太空转一转吗? 在主论坛报告环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符志民在谈及对于太空经济及产业未来发展热点时表示,纵观全球态势,面向未来发展,太空产业的发展热点集中在太空运输、卫星应用、太空制造、太空农业、太空采矿、太空旅游、太空健康等领域,覆盖范围从地球,到近地轨道,再向深空拓展。发展太空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充分认识地球具有重要意义。